01.jpg

 

文章標籤

B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BMW一向強調的操控。

必須付出的成本就是更複雜,相對精確度要求更高的底盤、傳動組件的照護成本。

B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前文提到過,10年前持有過這台車將近4年,開了將近8萬公里,對此車正常應有的表現,會有比較直觀的經驗,包含引擎輸出、變速箱跳檔、底盤回饋、行駛路感....等,除了少數駕駛人本身對於車輛的反應比較敏感,或者在學業、工作上,從事相關行業者;對於駕駛經驗以日系國產車為主的駕駛者來說,是很難去比較一台正常的雙B,和異常雙B之間的差異。

 

文章標籤

B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汽車工業發展至今,已經沒有太多秘密和所謂的獨門科技。90年代開始,各家車廠著重發展的科技,著重在引擎部分,個人以為最主要的革命性科技,當屬可變氣門,諸如BMW的Vanos、Honda的VTEC以及TOYOTA的VVT,在大幅提升馬力/油耗的前提下,還能兼顧高低轉速不同輸出速域的引擎效率;千禧年後,引擎科技的戰爭,持續進化到Valvetronic / i-VTEC / VVTL-i,甚至NIASSAN的CVTC,搭配上進氣歧管可變(BMW DISA / BENZ VIM)和缸內直噴的燃油科技,一時間,自然進氣引擎科技百家爭鳴,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。

之後繼續點燃戰火的就是變速箱的進化,早期4AT當道的平衡局面被打破(當然市占率最高的某廠,4AT是一直戰到2010年以後的.....),各家車廠開始把引擎效率大幅提升後,帶來的扭力/馬力,透過更多檔位的變速箱,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。既然有了變速箱的軍備競賽,多檔位的變速箱大量導入後。在各廠主流旗艦引擎聚焦在3.5L大排氣量自然進氣引擎的戰況下,BMW在06年起另闢蹊徑,開啟了Turbo化的第一槍,不同於傳統渦輪強制進氣的設計思維,現在的渦輪設定,大部分都是中低增壓的同時,兼容中高的壓縮比,和早期渦輪性能車的高增壓,低壓縮比,邏輯上有很大的差異,除了兼顧油耗外,主要也是因為變速箱檔位的大幅增加,使得加掛強制進氣帶來的巨大扭力,可以利用較多的檔位和齒比組合,得到更精準的輸出分配。

B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BMWE46 320 2.2......

這是我而立之年,送給自己的禮物,也是第一台正式自己擁有的雙B,曾經陪伴我的崢嶸歲月!

B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